陶瓷材料的传热性能对于陶瓷元件制造至关重要,它是陶瓷材料整体散热能力的体现。
陶瓷材料的传热性能取决于热导率、比热容、温度和热接触阻等几个标准,并随着这些标准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将讲解影响陶瓷材料传热性能的因素。让我们开始吧。
陶瓷材料的传热性能如何?
陶瓷材料的传热性能衡量的是其将热量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的效率。它由材料的导热系数决定,并与其密切相关,同时受一些环境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它有助于确定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实际使用时的传热性能。
影响陶瓷材料传热性能的不同因素:
陶瓷的导电性不如金属,因为它们没有自由电子。声子(晶格振动)是陶瓷的主要传热机制。陶瓷材料的传热性能取决于多种内在的材料因素以及一些环境外在因素。
影响陶瓷材料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
热导率: 热导率是影响陶瓷材料传热性能的关键因素。它是指材料的导热能力,以“k”表示,单位为瓦特/米-开尔文 (W/mK)。陶瓷材料的热导率越高,在特定条件下的传热性能就越好。
然而,陶瓷材料的热导率受一些材料特性的影响,例如:
-
化学结构: 陶瓷材料的化学结构是影响其导热系数的最重要因素。它指的是材料的原子排列、键强度和分子对称性。化学结构决定了材料分子间的传热效率。
陶瓷材料大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元素组成,是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化合物。
陶瓷材料有两种原子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陶瓷的晶格内具有强共价键,结构有序。这种排列允许自由声子运动,从而有效地传递热量。
非晶陶瓷具有无序结构,增加了声子的散射并降低了陶瓷的热导率。
-
物料粒度: 原材料的粒度是影响陶瓷导热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粒度会影响声子散射、孔隙率以及晶粒边界。
陶瓷材料的粒径越小,晶粒边界就越多,晶粒边界越高,声子散射就越强,热导率就越低。
相反,粒子越大,晶粒边界越少,从而保证了声子在更长的距离上平稳传播,并产生了更高的热导率。
陶瓷颗粒越小,孔隙率就越高,从而形成气穴。这些气穴起到了隔热的作用,降低了陶瓷材料的导电性。
烧结过程和致密化也会受到粒度的影响,进而影响陶瓷的导热性。
-
孔隙率: 孔隙率是空白空间的体积。
孔隙率(%)=(空隙体积/总体积)x 100。
由于孔隙率,陶瓷内部的空白处充满了空气。由于空气和气态元素的导热性较低,陶瓷材料中的空气会破坏传热通道。这些被破坏的传热通道会降低导热性。
因此,陶瓷材料中较高的孔隙率降低了 陶瓷导热系数. 适当的烧结工艺可以降低陶瓷材料的孔隙率并提高其导热性能。
-
密度: 陶瓷材料的密度对热导率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密度较高的材料热导率较高。
致密材料具有强大的原子结构,确保通过晶格振动实现高效的热传递。致密陶瓷的晶粒紧密排列,从而降低了晶粒边界处的热阻。
高密度陶瓷材料的孔隙和空隙空间也更少,从而提高了其传热能力。由于孔隙和缺陷较少,致密陶瓷的声子散射减少,从而提高了导热性。因此,密度较高的陶瓷具有较高的导热性。
例如高密度氧化铝(Al2O3)陶瓷的热导率约为30W/mk,但多孔氧化铝的热导率仅为2-5W/mk。
-
杂质: 陶瓷中的杂质会影响其导热性。它会降低陶瓷材料的传热机制。诸如外来原子之类的杂质会增加声子的散射。
声子散射的增加会减少平均自由程并降低热导率。
其他一些杂质会引起晶格畸变,阻碍声子运动。此外,杂质还会增加陶瓷的孔隙率,并形成气穴,从而起到隔热的作用。
-
烧结方法: 烧结是陶瓷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陶瓷在烧结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物理和内部变化,从而改变最终产品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
烧结过程在一定的温度、时间、加热和冷却条件下完成。这些烧结参数会影响陶瓷材料的热导率。较高的烧结温度通过降低孔隙率和改善晶粒间的接触来提高热导率。
2. 比热容: 陶瓷比热容是指1kg陶瓷材料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Cv=Q/(ΔT×m)。
其中,Q=热能,
m = 质量
C = 比热容
ΔT=温度变化
陶瓷材料的比热容影响其吸热、储热和放热能力,进而影响传热性能。比热容较高的材料可以储存更多的热能,从而产生缓冲效应,防止温度快速变化,保护陶瓷元件免受热冲击。
相反,较低的比热容会提高材料的热响应速度。这些具有较低Cv的材料会快速升温并冷却。
然而,较低的Cv意味着较少的散热和较差的传热性能。
3.环境温度:
一般而言,陶瓷的传热性能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也有一些例外。对于某些晶体陶瓷材料(例如氧化铝、碳化硅和氮化铝),传热性能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对于其他一些非晶态陶瓷(例如石英玻璃、瓷器),传热性能在不同温度下几乎保持不变。
4.表面特性: 陶瓷材料的表面特性会影响传导、对流和辐射,进而影响传热性能。光滑表面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提高导热系数和传热效率。粗糙表面由于存在更多气隙,会降低导热系数和传热性能。
5.接触热阻: 接触热阻 (TCR) 是指两种固体材料接触界面处对热流的阻力。在接触界面处,存在微观表面粗糙度、气隙和不完全接触等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接触热阻 (TCR)。由于材料接触点处存在绝缘气穴,TCR 会降低传热效率。
6.环境条件: 不同的环境条件通过影响陶瓷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稳定性来影响其传热性能。
环境温度、湿度、水分、大气成分、热循环、辐射和机械应力是影响陶瓷传热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它们会影响整体热管理效率。
7.陶瓷部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陶瓷元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会影响传导、对流和辐射。
薄而多孔的陶瓷元件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可通过增加与周围环境的表面接触来增强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体积较大、表面积与体积比较低的元件会因热阻增加而降低传热效率。
陶瓷材料的传热性能也受到所制成组件厚度的影响。通常,较薄的陶瓷组件比较厚的组件能更快地传递热量,从而提高传热性能。
陶瓷制品的形状也会对陶瓷材料产生影响。产品的平面可确保热量均匀分布,而圆柱形和球形则可提高保温性。
这些几何条件及其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对于制造不同的高温结构陶瓷元件至关重要。
常见问题解答
问: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材料传热的因素有材料的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等。
问:陶瓷的传热是什么?
答:陶瓷的传热是指热量在陶瓷材料内部移动的过程。陶瓷的传热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进行。传导是陶瓷中的主要传热机制,它通过声子振动实现。
问:热传递的三大效应是什么?
回答:
主要的传热效应包括固体材料的传导、液体和气体材料的对流以及电磁波或辐射。热量会根据材料特性随机地通过这三种方式传递。
问:哪种材料的导热性最好?
回答: 导热性最好的材料是金刚石(2000 – 2200 W/m•K),其导热性是铜的5倍。
问:铜的导热率是多少?
回答: 铜的热导率为398W/m•K。
结论: 传热性能是制造不同陶瓷部件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陶瓷的导热系数是影响其整体传热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毕竟,本文涵盖了影响传热性能的大部分因素。此外,如果您对陶瓷材料的传热和导热系数有任何疑问,请在评论区提问。我们的专家会尽快回复您。